“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据统计数据,2016年—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以上,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从2016年的3.3%上升至2020年的4.5%。
但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未得到根本缓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指出,我国环保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创新和转化应用不足、标准化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市场竞争不规范等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现有的以污染末端治理为主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全行业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变革箭在弦上,建立减污降碳全覆盖,多污染物协同、多要素协同、全过程系统治理,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全新产业体系的任务日益紧迫。
补齐发展短板,匹配“双碳”战略新要求,源头控制与全程治理刻不容缓!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成倍增长。
近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举行传达贯彻“两会”精神暨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学习、创新、发展”大讨论动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席北斗指出,“‘双碳’战略必将推动新一轮环保科技与产业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能源的绿色革命、产业的绿色革命和治理理念的绿色革命上。
“污染治理将更加注重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更加关注新型污染物(如微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都将推进生态环境科技的突破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公司董事长刘怀平指出,目前我国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体系在源头治理、过程减排、协同治理、跨区域服务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短板。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大企业缺技术、小企业缺资金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
此外,生态环保产业领域市场规则不健全。“重投资,轻技术”现象普遍,对先进技术形成挤出效应。
科技创新需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研发、超前布局,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原始创新不足,集成创新亟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较快,成绩亮眼:环保技术装备专利数量位列全球第一。据科技部评估显示,约10%的环保装备实现国际领跑。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取得进展,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膜产业基地。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将成为引领我国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席北斗认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需要前瞻性、“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借助“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先进制造+多介质水土气协同治理”的新模式,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减污降碳协同和绿色“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技创新上,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研发、超前布局,将给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携手打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壁垒,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与行业企业等应用转化主体要协同一致。”
刘怀平指出,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原始创新不足,基于全要素资源能源效率的集成创新亟待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某些关键工艺、材料和零件部仍然依赖进口。
行业创新力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新技术进入市场受限,大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与其市场占有率不相符。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的机制存在脱节,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
为此,他建议不断增强生态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重点向原创技术、多领域协同技术倾斜,对市场急需、依赖进口的技术、材料、零部件等,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研发项目。
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生态环保产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培育“专精特新”和隐型冠军企业,鼓励拥有创新优势的企业跨界合作、融合创新。
必威平台紧跟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不断提升环保技术自主研发水平。
必威平台部分荣誉资质
必威平台在新型炭材料、炭催化、炭吸附、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系列专有技术。
必威平台主推技术之一的新型催化法脱硫技术历经团队三十余年研发,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为“整体技术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国际领先”,获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必威平台脱硫技术概览
该技术已在焦化、燃煤锅炉、冶炼、硫酸等行业完成上百套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
必威平台作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致力于生态环境工程材料与自主技术研发,为企业客户提供环境综合治理最优解决方案。
必威平台将继续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尽最大努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献出一份力!